只要有出血的症狀,我會盡量躺在床或沙發上,以出血量的多寡決定躺的天數,因為那是保命區;小咖(少量咖啡色的血)三天、中咖五天,視情況增加天數。
曾經在爬文時看到有孕婦問醫師:「安胎的時候可以做什麼?」,醫師回她:「躺在床上什麼都不要做」......
其實,躺久了會有一種「我價值何在?」的厭世感,而且沒有走動,胃腸消化更是不良。
▲上半身墊著枕頭或月亮枕(不用完全平躺),並在大腿根部放一個枕頭使腳抬高。只要媽媽感覺舒服的姿勢,就是最好的臥床休息方式。
以下分享我安胎時會做的事情:
(一)手機下載APP[280days],了解寶寶週數與孕期相關資訊/PTT爬文媽媽孕期的甘苦談
雖然此款APP有時會有閃退的情形,而且是日本翻譯來的APP,部份跟台灣風俗民情不符,不過能正確知道寶寶的週數(tool→登錄寶寶→輸入寶寶的預產期即可),以及吸收孕期相關知識也是不錯的。另外,夫妻可以共享,讓準爸爸也參與、了解媽媽與寶寶的成長。
我把PTT的BabyMother(媽寶版)加入我的最愛,每天都會去看,也是透過爬文才知道原來孕婦每三個月可以健保補助看牙。
(二)手機google map尋找美食、旅行
搜尋評分、評價好(且評分與評價一致的),並將店家建置在待去清單內。
1.點選左上角的[三]
2.點選[你的地點]
3.滑到[已儲存],可以按右下角[+]建立新的清單
4.例如要收藏[豬腳飯]這家店,就按儲存至清單中
5.先用眼睛旅行,安排短程旅行
(三)念經文或禱告
我自己是念[心經]居多,我姊推薦我念[普門品],而姑們推薦念[地藏菩薩本願經],說這樣比較平安、比較能生出天使寶(氣質穩定的小孩),我認為不勉強,心誠則靈。
(四)看美食節目,每週學習一道新菜色
除了APP[愛料理]、[Cookpad]之外,我大部分是看youtube學習做菜,過去經常煮出黑暗料理,後來發現觀看實際操作的教學比文字更容易理解。
1.看到想要學習的影片,點選[儲存]
2.若要分類可以再多按一個[+新增播放清單]
3.輸入標題並選擇公開與否(我都選擇私人)
(五)建立媽媽群組,開創支持性團體
我不是南部人,所以回到南部休養可以說是「社交隔離」的邊緣人,因此創了一個媽媽群組互相交流懷孕的資訊與心情抒發(每周四可以在媽寶版上徵欲建立的群組)。
(六)大量閱讀
有些人會用追劇度過這段時間,但是我對連續劇沒有耐心(除了電影)。這段時間就閱讀自己有興趣的雜誌與書籍;大部分是理財投資、心理勵志、自我管理與懷孕、育嬰的書籍。
(七)與家人、朋友視訊聊天
休學前幾乎忙於課業,不常主動聯繫家人、朋友,趁這時與家人、朋友說說話(讓聲帶發發音,才不至於鎖喉)、關心彼此近況。
(八)靜心呼吸
靜心呼吸是唯一關掉手機、暫離電磁波、闔上雙眼的養心活動,使呼吸平順、讓心平靜。「慢」是一帖良藥,有時後慢慢來、慢慢生活,能感受到身為人活在當下的美好。
(九)關節、肌肉運動
我本身很喜愛運動,但是只能躺在床上或沙發上時,我就動動頭、臉部肌肉、動手和動腳,只要不要腹部出力,都是很安全的。
(十)寫日記紀錄點滴
在逆境時的心情體會是最無價的,如果能及時紀錄,未來在回顧過去時會有一種蛻變、成長的成就。
綜合以上會發現「眼睛」、「手」和「手機」很重要(誤)「人際關係」、「情緒」和建立「自我價值」很重要(如同我的指導教授所發想的心理健康三大條件)。
在這段休養期間「列舉待做清單」並朝目標前進,相信安胎、保胎過程是可以有品質、不無聊的唷!另外,解除封印(不流血)時替自己和配偶安排上[媽媽教室]或進修課程也是很棒的,
全省媽媽教室查詢網址:http://www.ezhealth.mobi/News/MamaClass
我有上明治媽媽奶粉、雀巢奶粉和衛生局辦的母乳推廣這三堂。參加課程會留下個資,所以要有心理準備保險、臍帶血等推銷來電的可能(衛生局的不會有推銷),不過可以用APP[Whos call]過濾推銷。
留言列表